"跨海长龙"就是这样被送进海底的 在大连市长海县,有个尽人皆知的"龙分水"的神话故事:暴雨来临之前,乌云布满天空,向大海望去,人们经?;峥吹揭还删蘖频暮谠拼犹炜丈煜虼蠛?,卷起冲天的水柱。传说中,这是四海龙王在从海里吸水,并把海水分成咸水和淡水,把咸水吐回海里,用淡水降雨、降雪,让长海百姓能够幸福安康地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域条件导致的淡水资源匮乏一直困扰着岛上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人们企盼着拥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却也只能将其寄托于传说和梦境。 不过,这一切即将成为历史:一条"跨海长龙"正悄悄地在海底延伸,几代长海人的梦想将成为现实——总投资1.2亿元、全长3.5公里的跨海引水工程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10月,来自普兰店市水源地的淡水就会通过这条"跨海长龙"流到大长山岛百姓的家里,远景日输水能力可达7000吨,将大大地缓解岛上居民用水难的窘境。 苦涩淡水伴随岛上几代人 1997年,随着长海县经济和旅游的不断发展,大长山岛用水压力不断扩大,县政府开始研究对策,当时提了三个方案:一是从广鹿岛水库调水,用船往大长山岛运输,但是由于用船的安全系数和受天气制约,最后没有成型;二是利用沟坝截水,把水泥注入水库地下,防止地表水下渗,再利用植被将水"抓牢",但是储水量完全靠天,无法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三是从大陆引水,借助大 连"引碧工程"辟一条管道进入大长山岛,但是由于当时的造价较高,大连供水也比较紧张,所以也未能成为现实。2000年,长海县投资1500万元开始海水淡化工程,日处理量达到1500吨,加上地表水,可以缓解部分压力。但海水淡化成本较高,又受温度控制,相关设备受海水腐蚀开始出现问题,而换一个零件就需要与国外生产商联系,非常不便,长海县居民吃水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003年,跨海引水工程再一次摆上了县领导的办公桌,相关措施开始进入具体准备阶段。 高科技打造数个全国少见 作为全县政治经济中心,长海县的跨海引水工程先从大长山岛开始,县里成立了大长山岛跨海引水办公室,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和协调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郑毅告诉记者:工程最大的难处在于跨海,谁来干、用什么管道、怎么跨、如何选择线路、用什么器械……这一切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2000年,我国最长的、从宁波到舟山的跨海管道铺设成功给了长海县大长山岛跨海引水办公室的人员带来了好消息,但是由于两地各处我国南北方向,海底情况不同,所有的问题还需要在借鉴经验的同时有所创新。长海县所在海域平均深度在20米左右,输水管线需要埋在海底下2米多的地方,同时必须避开海底暗礁,工程线路的确定是第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在海上每隔 500米就进行一次海底钻探,取出土样进行分析连线,从而选择最适宜的线路,最终在被选的5条线路中选择了一条跨海长度为18.2公里的路径。 在选择管材原料上,南方采用的是不锈钢管,其优点是耐压力强,但是柔韧程度不高,相对容易被腐蚀,按照设计服务年限50年的要求,引水办公室从韩国引进了聚乙烯PE复合材料,由我国温州煌盛管业公司加工成管道,运往长海县。 光这个管道,我们就创造了许多个全国少有。"老郑说,这种输水管道的直径是450毫米,为了抗压,内部安装上了钢丝骨架,这种材料造价高,但是无毒无味,不会对海水造成污染,是国外跨海引水的首选材料,被誉为"绿色管道",国内很少使用。而采用如此大口径PE复合管进行跨海输水工程在我国尚数首次。按照我国从前的相关规定,管材的最长标准为12米,如果过长就无法运输, 但是采用12米管材焊接口就会增多,为了保证质量,长海方面向加工商提出了一个看似苛刻的要求:每根管的长度要达到50米。熟悉该行业的人员都清楚,在这个要求的背后是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但是长海县却得到了温暖的回应。温州公司给长海县的答复非常明确:"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能够参与其中是我们的荣幸,这些增加的成本就算是广告费了……"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麻烦太多了。由于50米的管材无法在陆地运输,温州公司把生产车间搬到了码头,管材生产出来后直接吊上加长特制的运输船,运往负责铺设管线的施工船上,经过焊接后输送到海底。老郑说:"仅这360根管材就运了三次。" 海底挖沟是另外一个难题。负责此次施工的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该公司派出了包括敷管船(施工船)、锚船、拖船和补给船各一艘组成的作业船队,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漂在海上。据介绍,海底作业的过程充满了新奇感:锚船将9个各重9吨的锚抛下海底,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将敷管船固定在线路上,负责挖沟的是国内先进的海底高压敷设机,类似滑雪板的机臂深入海底,四台 大功率高压水泵把水喷出,在海底形成2米宽、2.75米深的海沟,相关情况通过机臂上的传感器传到船上,管材经过焊接冷却后灌满海水通过滑道滑入海沟内,潜水员再配合起重机将重约2吨的配重块固定住管材,每隔20米就是一个配重块,而后拖船再拉着敷管船沿着线路继续前进。 城际合作唱响"劳动者之歌" 大长山岛跨海引水工程是个由许多城市参与的项目:管材原料来自韩国,管材加工源自温州,施工的是上海企业,工人则很多来自南方。在已经开工的两个多月里,许多城市的劳动者在黄海海域唱响了"劳动者之歌"。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施工船上的70余名工人分两班24小时工作在船上。由于昼夜温差大,很多人在船上工作时还穿着棉袄,有些出现了风湿症状,非常难得的"登陆机会"也成了工人购药的最好机会。为了让工人们安心施工,大长山岛上的后勤人员费了许多心思,找好厨师、运新鲜蔬菜,变着花样改善伙食。在船上,不到4平方米的宿舍内住着4个人,船上的噪声大,工人睡觉不安稳,等睡醒了,赶上大雾,在船头看不到船尾,也看不到什么海景。很多工人反映:高强度的工作我们不怕,就怕海上的寂寞。这里就有一个电视,只能收到大连一个频道,很多球迷因为看不到世界杯而感到郁闷,还有人笑称"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接到地气了"。 老郑说,现在工程已经进展到关键时刻,普兰店市皮口地区海岸滩涂较多,海底敷设机无法发挥作用,此外,还有几根通往大长山岛的海底输电电缆的具体位置还没有确定,所以,现在工程技术人员正在集中攻关,争取早一天完工,让大长山岛的居民早日喝上甜美的淡水。当记者问他"大长山岛的淡水接通后做什么"时,老郑坚定地告诉记者:淡水通往大长山岛只是我们跨海圆梦的第一步,我们还要争取让全县的百姓喝上淡水,彻底告别缺水的日子。
|